书香雅韵,共享阅读之乐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读书分享会

为切实贯彻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参与到阅读中来,落实全面阅读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展了好书推荐分享会活动。

三位专职教师为大家带来了三本本书进行分享,现场气氛热烈。

第一本是戴锦华的《电影批评》,由高铭宇老师分享。

在电影的浩瀚宇宙中,我们常常被精彩的剧情、震撼的画面所吸引,但你可曾想过,在这些表象之下,电影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意义与丰富的内涵等待我们去挖掘?戴锦华教授的《电影批评》,便是这样一把开启电影深度解读之门的神奇钥匙。

它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其系统性与全面性。它犹如一座精心构建的知识大厦,从电影的基本语言要素——画面、声音、剪辑等的细致分析开始,逐步深入到叙事结构、电影类型、作者风格,再到电影与社会、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复杂关联探讨。例如在剖析经典电影《教父》时,不仅让我们看到黑帮家族的恩怨情仇故事线,更揭示出影片背后所反映的美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阶层结构、移民文化融合与冲突以及家族伦理道德观念的传承与变迁等深层次内涵,使我们对电影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情节起伏。

书中的理论阐述与丰富的影片实例紧密结合堪称一绝。无论是对欧洲艺术电影如《花样年华》中细腻情感表达与独特画面美学背后所蕴含的东方文化韵味和性别政治隐喻的解读,还是对好莱坞商业大片如《复仇者联盟》系列中超级英雄形象塑造与全球流行文化传播以及美国式价值观输出之间关系的剖析,都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在实际影片分析中的强大力量,同时也让那些看似晦涩的电影理论变得鲜活生动、易于理解。

阅读《电影批评》,不仅能极大地提升我们个人对电影艺术的鉴赏品味和理解能力,让我们从单纯的“看电影”升级为“懂电影”,还能为电影创作者提供宝贵的创作灵感与思路借鉴,为电影研究学者提供严谨的学术分析范例与研究方法参考。无论是电影行业从业者,还是热爱电影的普通观众,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收获与感动。它就像一位无声的导师,引领我们在电影的奇妙世界里不断探索、前行,发现那些隐藏在光影背后的无尽宝藏。

 

第二本书是《纪录片创作》,由金瑾慧老师分享。

对于纪录片创作者而言,这是一本能将灵感具象化、将创意系统化的实操指南。从选题挖掘的深度探讨,教你如何在平凡世界中敏锐捕捉独特视角,如《舌尖上的中国》怎样从美食文化的海量元素里精准定位打动人心的故事切入点;到拍摄手法的细致解析,无论是镜头运动的巧妙运用,还是光线构图的精心布局,都有丰富实例与实用技巧相佐,仿佛能让你亲临《航拍中国》的拍摄现场,感受宏大与细腻交织的视觉魔法;再到后期制作的关键要点,关于剪辑节奏的把握、叙事结构的构建以及音乐音效的完美融合,都能在书中找到清晰的思路引导,如同《地球脉动》的后期制作团队分享他们如何精心雕琢每一帧画面,让观众沉浸于自然奇观的同时,被故事深深吸引。

而对于纪录片爱好者来说,这本书则是一把开启深度理解之门的钥匙。它能带你透过表象,深入剖析纪录片背后的创作考量与艺术匠心,使你在观看《帝企鹅日记》时,不仅看到企鹅们在南极的生存挣扎,更能体会到创作者如何在恶劣环境下坚守数月,用镜头语言讲述生命的坚韧与伟大;在欣赏《寻找小糖人》时,除了为传奇人物的命运起伏而感叹,还能洞悉导演在资料搜集、人物访谈以及故事重构过程中的巧思与执着,从而极大地提升观看纪录片的体验与感悟,真正领略纪录片这一艺术形式所蕴含的无限魅力与价值。

 

第三本书是《认识电影》,由富瑛楠老师推荐。

《认识电影》宛如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电影大师,亲自引领我们穿梭于电影艺术的浩瀚长河之中。它以一种极为全面且细致入微的视角,将电影的奥秘层层剥开,呈现在我们眼前。

从电影诞生之初的历史溯源,到现代电影多元化发展的前沿探索;从经典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到欧洲艺术电影的独特魅力;从无声电影的质朴纯粹,到数字特效时代的震撼视觉奇观,无一遗漏。无论是电影的基本构成要素,如摄影、剪辑、音效等技术层面的精湛剖析,还是导演风格、表演艺术、叙事策略等创作核心环节的深度解读,都能在书中找到详尽而精彩的阐述。

阅读《认识电影》,就像是在电影的梦幻世界里进行一场深度旅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公民凯恩》中,开创性的叙事结构与摄影技巧是如何完美融合,塑造出不朽的电影传奇;在《低俗小说》里,独特的非线性叙事与充满张力的表演怎样相互辉映,颠覆观众的传统观影体验;在《卧虎藏龙》中,东方美学与武侠精神借助电影语言的精妙表达,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东方文化热潮。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电影绝非仅仅是娱乐消遣的工具,而是一门汇聚了人类智慧、情感与创造力的伟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