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鉴”好书,共沐书香 ——录音艺术专业读书分享会
为切实贯彻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参与到阅读中来,落实全面阅读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威尼斯9499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录音艺术专业开展了好书推荐分享会活动。
录音艺术的四位专职教师为同学们带来了四本书进行分享,现场气氛热烈。
第一本是杨绛的《我们仨》,由汪文泉教师分享。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所著的一部回忆录,记录了她与丈夫钱钟书及女儿钱瑗一家三口的生活点滴。这本书以平实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的态度。
不仅仅是一本家庭生活的记录,更是一次对亲情深刻感悟的旅程。书中细腻地描绘了家人之间的相互扶持和深厚感情,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重要性。书中坦诚地谈到了生活中的不幸与挫折。通过这些经历,她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无论遭遇何种困难,都要保持乐观,珍惜当下。
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杨绛在书中巧妙地融入了许多文化和历史的知识点,使得《我们仨》不仅仅是一部家庭回忆录,还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文化价值。
语言风格上,书中的文字清新流畅,情感真挚,既适合喜欢深阅读的朋友,也能吸引那些寻找轻松读物的读者。杨绛先生的文笔简洁而不失韵味,能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阅读《我们仨》,可以让人深刻体会到家的意义和价值。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它提醒我们要更加珍视与家人相处的每一刻,同时也鼓励我们在面对生活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强。
第二本书是《音像制品发展史》,由李彤教师分享。
是一本详细介绍了音像制品从早期发明到现代技术发展的书籍。这本书不仅涵盖了音频和视频技术的发展历程,还探讨了这些技术如何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和社会文化。
这本书,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人类在音像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从最初的机械装置到现在的数字化产品,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智慧和努力。共分为四个部分,早期音频技术:介绍从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开始,到黑胶唱片、磁带录音机等技术的发展。这一部分详细描述了各种音频格式的特点及其对音乐产业的影响;视频技术的兴起:从最早的电影放映技术讲起,到后来的录像带、DVD、蓝光光盘等,书中详细介绍了视频技术的发展历程。同时,还探讨了这些技术如何改变了人们的观影习惯和娱乐方式;数字时代的变革:进入21世纪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音像制品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从MP3、流媒体音乐服务,到在线视频平台,数字技术不仅提供了更高的音质和画质,还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选择;社会文化影响:书中不仅关注技术本身,还深入分析了音像制品的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例如,音乐和电影如何成为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以及这些变化对传统媒体行业的冲击。
书中提到的许多技术和产品,不仅是科技进步的标志,更是社会文化变迁的见证。比如,从家庭影院的普及到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这些变化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书中还对未来音像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前景。这让我对未来的音像制品充满了期待,相信它们会带来更多惊喜和便利。
第三本书是《苦难辉煌》,由单婧教师分享。
是由金一南所著的一部历史著作,该书详细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历程,以及在这段历史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伟大事件。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党史,更是一部展现中国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史诗。
书中详细记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次重要革命斗争,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长征等。这些事件不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顽强斗志,还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支持和参与。不仅关注宏大的历史事件,还深入描写了多位革命英雄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书中通过他们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们坚定的信仰、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探索和发展。书中分析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这些理论成果为中国革命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涉及了中国革命的国际背景,如苏联的支持、抗日战争中的国际合作等。书中通过这些国际关系的描写,展示了中国革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和意义。
读完《苦难辉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教育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书中描写的多位革命英雄人物,让学生们深受感动。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这种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书中展现的中国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本书是《国之脊梁: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百年》,由付佳妮教师分享
一本记录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们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和他们为国家科技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的书籍。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科学史,更是一部生动展现中国科学家精神风貌的历史画卷。书中详细介绍了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生平事迹,包括他们的学术背景、主要科研成果和对社会的贡献。这些院士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展示了中国科学界的全貌。
每位院士的科研生涯都有其独特之处,书中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展示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例如,邓稼先在核武器研究中的贡献,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的开创性工作等。书中不仅关注院士们的科研成果,还深入探讨了他们身上体现的科学精神,如严谨求实、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等。这些精神是中国科学界宝贵的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院士们的科研成果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在经济、教育、医疗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书中通过多个实例,展示了这些科技成果如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书中还结合了中国近现代史的背景,讲述了院士们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院士们取得成就的时代背景和环境因素。
读完这本书,希望学生们对这些院士们产生敬佩之情。他们不仅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还始终心系国家和人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科技报国”的信念。书中提到的许多院士都是年轻一代科学家的榜样。他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激励着后来者不断追求卓越,勇攀科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