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印记 培根铸魂 | 红色研学团第一站 ——北大营营房旧址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10月25日下午13时许,新闻学院红色研学团一行30名师生,寻访中国14年抗战起点的记忆地标——北大营营房旧址。

红色研学团成员合影

“北大营”的由来

沈阳北大营始建于1907年,至今已有116年历史。由当时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为加强奉天北部防务,下令修建。因地处奉天北部,故名“北大营”。

历史地位

作为沈阳近代历史的缩影和见证,北大营经历了清末、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等不同的五个历史时期,见证了辛亥革命、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

1931年9月18日,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驻守北大营的官兵奋起反抗,由此可以证明,在九一八事变当夜,北大营的中国守军冲破不抵抗命令的束缚,并对敌人实施了有效的反击。

据场馆讲解员张雪介绍,北大营整体呈正方形,边长约2000米,四周由两米高的土围子包围,以起到维护作用。在土围墙的四周设有1米深、3米宽的壕沟,以便在夏季雨水流入沟内形成一条天然的护营河。

北大营讲解员张雪的现场讲解

新建成的北大营营房旧址占地面积为1.1万平方米,而当年的北大营占地面积为400多万平方米左右,可见规模之庞大,且设有骑兵连、通讯连以及迫击炮连等。

复原法国制“雷诺”FT-17型坦克

调研中,由讲解员带领师生分别参观了复原陈列区和主题临时陈列展两个场区。其中复原展览区以三大营房为主体,并配有13个复原的武器装备。在参观参谋长办公室时,讲解员特地向师生们介绍参谋长赵镇藩的事迹,即九一八事变爆发炮轰北大营时,最高将领赵镇藩在北大营,两次电话请示了上级,得到的依然是不抵抗的命令。但是第七旅爱国官兵不顾一切打开弹药库大门,夺取枪支群请一战。

复原东北军第七旅旅长王以哲办公室

复原东北军兵舍

 

在北大营营房旧址所修建的和平广场右前方,展示了一面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的名录墙,墙面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先后于2014、2015和2020年公布的三组英烈名单组成。位于墙面最左面,是大家所熟知的英烈名字: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

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的名录墙

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的名录墙讲解

临时陈列展适逢东北抗联事迹展。展出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代表的抗日武装力量,率领东北军民在茫茫林海雪原与日本侵略者艰苦作战多年的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师生共同认真聆听了“八女投江”的英雄事迹,由冷云带领东北抗联7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被日军包围,奋勇御敌、宁死不屈、毅然投江,书写了“八女投江”荡气回肠的英雄诗篇。

东北抗联事迹展

建筑是凝固的城市历史,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缩影。沈阳北大营已作为中华民族觉醒和复兴的见证,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遗址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历程共同载入史册,成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永远的记忆。

卷进微云天更阔,此行不负清秋。红色研学团致力于辽宁红色旧居、文化遗迹、革命遗址等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传承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开展体悟式现场教学,沉浸式“看、听、思、悟”,拓展党员教育阵地的“红色版图”,让马新观教育的红色课堂,听起来“解渴”、学起来“共鸣”、激活传媒学子的“红色细胞”。把红色作为底色,牢记初心、赓续血脉、笃行不怠,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