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前世今生” | 辽宁大学胡胜教授讲座成功举行
走进西游
讲座中,胡胜教授首先讲述了玄奘取经的真实史实,以及纪实阶段《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玄奘法师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抵达天竺并成功取经返唐的壮举。同时,深入剖析了《心经》在西游故事成书中的护法作用,揭示其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价值。胡胜教授强调,“玄奘取经不仅是文化的输出,更是文化的回流”,随着玄奘法师事迹的传播,其形象逐渐被神化,成为民间信仰中的重要符号。
接着胡胜教授探寻《西游记》中各个人物的原型。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始,西游故事逐渐脱离历史原貌,融入了更多神话和想象元素,唐三藏的原型——法师,孙悟空的原型——猴行者,沙和尚的原型——深沙神;并揭示了杂剧中猪八戒的出现,以及红孩儿的母亲并非铁扇公主等鲜为人知的情节;平话中猪八戒排行第三,以及车迟国斗法等等,种种精彩纷呈的故事都对百回本《西游记》故事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谈及百回本《西游记》时,胡胜教授详细介绍了玄奘的前世金蝉子的由来及原型,并解答了六耳猕猴与孙悟空、女儿国国王与蝎子精的复杂联系。他指出,百回本是对传统故事的整合与升华,达到了“点土成金,脱胎换骨”的艺术境界,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思考,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
互动提问
专业带头人讲话
关教授对胡胜教授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胡教授的讲座不仅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师生们对《西游记》的“前世今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学术的盛宴,更是一次研究境界的提升,让师生们在领略学术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关教授也对人文学院的师生们提出了殷切期望。他指出“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准则,也是每一位人文学院师生应该秉持的学术态度。他引用钟敬文教授的名言:“文章就是写给别人看的,不仅要可信,还要好读”;“文章一篇就可以看出水平”,他就此强调指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们要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写出代表自己学术水平的优秀论文。同学们特别是大四的同学,正在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更要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科研思维,尽心尽力写出令导师满意、令自己欣慰的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院领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