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媒微分享|第四期:辽宁非遗鉴赏——辽宁鼓乐 鼓乐齐鸣荡气回肠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辽宁是多民族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呢?上一期我们分享了满族的刺绣,本期我们带大家走进辽宁鼓乐。
辽宁鼓乐,流行于中国辽宁省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辽宁鼓乐早期为笙管乐,明清时期加入了唢呐乐,清代中叶乐队定型并趋于成熟。辽宁鼓乐的前身为“北十番”,是以唢呐、笙管为主,加打击乐器组成的器乐合奏形式,以吹为主,吹打并重。它是辽宁民间日常节庆礼仪活动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2006年5月20日,辽宁鼓乐由辽宁省、辽阳市联合申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Ⅱ-39。
辽宁鼓乐自古以来就十分盛行,曾对东北各地的鼓乐产生过深远影响。辽宁鼓乐早期为笙管乐,明清时期加入了唢呐乐,清代中叶乐队定型并趋于成熟。
从曲目上看,它保留了少部分唐宋曲牌,大部分则是元明南北曲和明清曲牌;从结构上看,鼓乐曲体十分严谨,每一类乐曲都有一定的结构模式,板数规定十分严格。特别是其中的汉曲、大牌子曲,有着明显的唐代大曲和宋代曲破的结构痕迹。
辽宁鼓乐主要有唢呐乐和笙管乐两种演奏形式。两种乐各自独立,使用乐器不同、各有专用乐曲。
唢呐乐以唢呐为主奏乐器,兼备堂鼓、小钹、乐子、包锣、大号或挑子号等。它有坐乐、行乐两种演奏形式:坐乐又称坐堂、坐棚,艺人取坐式演奏。演奏时所有乐器全参加,故称全堂。
辽宁鼓乐中的笙管乐以管(单管或双管)和笙为主奏乐器,通常是一支管配两盘笙。其它还有堂鼓、小钹、乐子各一支,亦可加用笛、胡琴、坠琴、扬琴等,坐乐也是笙管乐主要的演奏形式。
辽宁鼓乐的乐曲分为四类:汉曲、大牌子曲、小牌子曲、锣板曲。其中保留了大量唐、宋元、明时期的乐曲,如《四破》《柳青娘》等。辽宁鼓乐变奏手法丰富,归纳起来有加花填字、减字、换字、借字五种。其中借字手法是辽宁鼓乐改变乐曲调式、调性的重要手段,鼓乐艺人在实际运用中通过借字手法又变奏出“五调元朝”、“三十五调”等多种宫调形式。
辽宁鼓乐的表演形式近百年来不断发展,在“好听”的基础上向“好看”的方向演进。这就不仅作为民间音乐在演奏,而且作为一种绝活在演出。其艺术手段花样翻新,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这样的演奏使锣鼓也成为视听共享的节日。
辽宁鼓乐依然盛行不衰,但演奏的传统曲目已经日渐减少,尤其是大牌子曲和汉曲,能完整演奏者寥寥无几,出现了鼓乐活动兴盛而传统乐曲却走向濒危的尴尬局面。
2013年7月,辽宁鼓乐已按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工作要求,率先作为首批试点项目建立了辽宁鼓乐数字化管理系统,全面采集、著录了大量图、文、音、视信息。如乐器实物图片、传承人口述文稿、传统曲目录音、鼓乐民俗活动录像等,均编辑转化成数字化格式,利用磁盘阵列等系统进行存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鼓乐具有一定技艺,民间鼓乐艺人自发建立辽阳民间鼓乐传承、培训基地。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去了解一下,从而发扬我们自己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