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比天大 更上层楼 | 人文学院中文系提升教学质量研讨会
2024年3月20日(周三)下午,人文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文楼312教室举行了本学期提升教学质量研讨会。会议包括两个环节:教师说课、讲课活动和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研讨交流。会议由中文系主任陈玲玲主持,吕元副院长、专业带头人关四平教授及中文系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第一个环节是教师说课、讲课,由新教师杨晓霜、刘菲菲和赵润汐主讲。第一位上台的是杨晓霜老师。她说课和讲课的内容包括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涉及内容分析、教学的重难点和学情分析。讲授课程为大学写作,主要讲诗歌的界定、分类、审美特征及写作方法。重难点是诗歌的审美特征。作业是以艾青的《我爱的土地》为例,让学生赏析现代诗的审美特征。
第二位登台的是刘菲菲老师。她的讲授课程为现当代文学。教学计划是根据文学特点,将其分为抗战题材、讽刺小说和钱钟书的《围城》等几类,并详略得当地解析每类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教学重点是长篇小说《围城》,讲解了《围城》的三层意蕴和艺术特色。
第三位讲课的是赵润汐老师。她讲授的课程为大学写作。这次讲课内容为小说写作,主要讲解小说概念的界定、小说构成要素、设定、视角、人物、情节和构思方法。赵老师有小说创作实践,她能够提出一系列问题与学生分享,要求学生结合AI实操创作小说作品。
第二个环节是在讲课基础上的研讨交流,分别由中文系主任、文学与语言教研室主任、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许淑媛教授和邓大军老师、专业带头人关四平教授主讲。
在三位老师完成展示后,由两位教研室主任进行初步的点评。
首先,文学教研室主任王娜老师点评杨晓霜老师的讲课,肯定其文学功底,同时建议杨老师可以在课件中多加一些经典诗歌的例子,以便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点评刘菲菲老师讲课时,她提出“重要作家重点讲”的建议,简洁到位,一语中的。她评价赵润汐老师的小说写作部分讲述非常精彩,能够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引导学生如何写出属于自己的小说。
随后,语言教研室主任隋金平老师对杨晓霜老师的点评是:声音洪亮,气场强大。但写作课程的重点应放在写作实践上,而不仅仅是审美特征的讲解。她认为刘菲菲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框架清晰。建议在讲解作品时,能简要概括人物关系或内容框架,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她认为赵润汐老师在讲解小说写作时能提出新颖的问题和提纲。这种提纲能够帮助学生创作中篇或长篇小说时更好地掌握小说的结构和要点。
邓大军老师主要从教学内容的专业角度上进行点评,他充分肯定三位老师的教学水平,同时指出在文学分期存在动态变化和难以界定时应注意的问题。根据他对小说创作的了解,他认为创作是一个流淌的过程,而非完全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整体架构去写作,创作时要注重每个人物的性格逻辑在作品中的最终体现。
许淑媛教授认为:三位老师授课的新颖之处值得学习,课程设计内容信息量充足;教学设计逻辑性强,思路清晰;三位老师的课程都生动有趣,深奥的内容也能用浅显的方式讲解。同时,许老师也提出建议:在15分钟内截取教学内容的某个片段,对一个重点进行深入剖析,更能展示课程深度和老师的优势,也能让听课者更好地感受到老师的教学魅力;文学史课程也可以截取某个片段,分析深层意蕴,以展示课程的深度和宽度。
陈玲玲主任从课堂教学工作规范角度进行补充,并邀请专业带头人关四平教授进行全面总结指导。关四平教授对新教师们的授课和老教师们的点评表示了充分的认可。他对教师团队全体成员展现出的认真态度、创新方法、教学热忱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给出了高度评价。关教授特别指出,新教师们自第一周试讲以来,在授课水平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成长。同时,他也认可老教师们能够既肯定成绩也实事求是地指出问题,这样的中肯点评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随后,关教授在为每位新教师提出个别点评的基础上,针对讲课环节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就如何落实姜理事长“课比天大”的教育思想,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整体全面的总结指导。他的指导意见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关系要“不即不离”。
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关系,关教授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不即不离”。他指出,“不即”就是不能完全照教材讲课,照本宣科,因为任何一本教材都无法确保内容的全面性和论述的到位性。教材编写者给教师留下了在课堂上进一步发挥、腾挪的余地,教师在授课时应至少参考三本以上教材,广泛吸收其精华,并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例证。同时,教材是课程的纲领,包含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教材,这就是“不离”。课堂教学内容既要涵盖重点和难点,又要让学生感受到新鲜感,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二、教学内容设计要合理且丰富饱满。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实际的授课时长,并适当取舍。对于重要的作家和作品要进行重点讲解,举例要典型,应使用经典名著作为例证,因为经典作品代表了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准。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内容要详尽讲解,加强深度和广度。非重点内容或介绍性内容,要敢于“舍”,不能泛泛而谈,可以引导学生课下自学。有限的课堂时间一定要科学合理设计,内容要丰富饱满。
三、文学作品分析要有深度、广度、厚度、高度。
关教授特别强调,在文学课中分析文学作品时,必须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是写了什么,即作品的主要情节、结构、人物等。第二是为什么写,即作品的思想内涵或文化意蕴,以及学生在学习后能得到哪些思想上的提升。由于这部分内容往往在教材中没有得到充分阐述,学生也难以自行领会,因此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理论水平去挖掘。第三是怎么写的,即作品的艺术特色。关教授强调,无论是讲授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还是外国文学,都应该关注这三个问题,教师要确保作品分析讲解得当,论证充分,在深度、广度、厚度和高度上都达到大学本科课程的标准,展现出教师的应有的专业水平和学术素养。
四、备课及PPT制作是一个永无止境、精益求精的过程。
关教授提出:“课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备课与PPT制作是持续改进的过程。例如,如何提炼重难点并在PPT上体现,如何反复打磨教学语言等等。关教授在讲述理论之后,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场的教师听到关教授即使是已经讲授过数百遍的课程,仍然不断优化PPT、更新案例、锤炼授课语言时,都深受触动。
关教授的总结指导具有独到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为新入职教师指明了成长的方向,同时也为老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令与会教师受益无穷。这是继上一次科研推进会后,又一次成功的教学能力提升研讨会。他表示每位教师都有巨大的潜力,未来将持续开展一系列科研和教学研讨会,希望专业团队每个成员都能够保持现有的热情,大家共同努力,推动汉语言文学的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再上新的台阶。在专业带头人关四平教授的引领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团队将继续追求卓越,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最后,人文学院吕元副院长对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研讨做了总结。吕元副院长就三位老师的课程优点进行了点评:声音洪亮、设计质量高、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建议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项目片段性教学,可以提高整个课程质量。此外,他特别强调学校对教师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视,老师们可以通过说课和讲课提升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新老师虽然缺乏教学经验,但他们有丰富的其他工作经历,可以与其他老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撰稿人 | 李菲菲 陈玲玲
编辑 | 李佳颀 宫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