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风云 悟历史智慧 | 三国演义学社文学交流活动
活动伊始,管永辉同学与会员们分享他撰写的《论“桃园三结义”原著与电视剧异同对比》的小论文。
“桃园结义情如海,恩义昭昭志满怀”,原著中桃园三结义寥寥数笔,却勾勒出刘、关、张生死相随的情义,以及“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核心思想,文字虽简,力量万钧。电视剧则以细腻画面与生动演绎,将结义场景具象化,人物的神态、动作使观众仿若置身其中。他认为二者各有优劣,相辅相成。原著赋予了读者无限遐想,让读者可以尽情塑造内心中的英雄形象。而电视剧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改编和拓展,丰富了人物形象,使得这一经典片段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二者对于《三国演义》的研究都不可或缺。
接着李昕择同学登台分享《浅谈吕布之死因》的小论文,众人皆为吕布叹惋。李昕择同学认为:“刚愎自用失良策,狂妄岂知祸事多。见利忘义恩仇断,多情优柔陷网罗。”吕布自恃武力超群,不听忠言,刚愎自用。其反复无常,为利而叛,终致众叛亲离。虽勇猛无畏,却因多情而优柔寡断,在乱世之中,此等性格缺陷使其难以成就大业,殒命白门楼,徒留后人感叹。
孙瑜同学以“曹杨之遇:才志相斥 惜叹杨修”为话题。讲述杨修之才,犹如夜空流星,璀璨却短暂。“身逢乱世才情显,志比鲲鹏意未酬。”他才思敏捷,然锋芒过露,与曹操的权谋之道相斥。曹操志在天下,杨修却屡屡猜中其心思,终因“鸡肋”之事触怒曹操,进而引来杀身之祸,令人不禁为其才志未展而唏嘘。
朱昱蒨同学题为《论孙权劝学》的发言亦成为讨论焦点。“东吴霸业图中兴,劝学吕蒙意蕴深。”孙权劝吕蒙,背后深意诸多。彼时张昭为首的“抱残守缺”势力阻碍东吴发展,孙权需培植亲信,吕蒙以其特殊政治身份成为不二之选,且东吴政权在武人当权下,正逐步向世族化靠拢转型,文化教育政策亦需推进,孙权劝学之举,实乃高瞻远瞩,推动了东吴的发展与变革。
许耀辉同学与大家分享的论文题目是《无名将星徐荣》。徐荣虽名声不显,然其战绩斐然。在乱世征伐中,他以非凡军事才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故事鲜为人知,却也引起了在场会员对那些被历史尘封的英雄人物进行热烈探讨与深切缅怀。
最后齐锦程同学以“义薄云天关圣帝,单刀赴会展雄威”为题,论述了关羽的忠肝义胆,威震华夏。他向会员们讲述了关羽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之举,这尽显英雄气概;温酒斩华雄、水淹七军之绩,铭刻青史。然其刚而自矜,终致大意失荆州,麦城兵败,英雄末路,其传奇一生令人敬仰,亦令人深思。
此次《三国演义》文学交流活动,效果很好,会员们按照上次关四平教授的指导,具体思考《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或情节中问题,也可以将《三国演义》原著与电视剧做比较,思考成熟就撰写成千字文,在活动中与其他会员分享。这次登台发言的六位同学就是这样做的,效果明显,交流中各有收获,通过对《三国演义》诸多情节、人物的深入剖析,初步开启了通往《三国演义》学术研究的大门。会员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在文学与历史的交融中,领略了三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了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与处世哲学。
这次活动之前,社长管永辉同学向关四平教授谈了活动安排的想法,得到关教授的支持;活动之后管永辉又向关教授汇报了活动的情况,并且把会员们已经写出来的在会上交流的小论文(千字文)打印稿面呈关教授,请他批阅指导。
撰稿人:孙瑜 管永辉
编辑人:李佳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