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学院召开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交流会
2021年10月13日下午2点,人文社科学院在志存楼119教室举行了“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交流会”。本次会议由吕元主任主持,关四平院长、陆芳蕊主任、肖剑平主任及人文社科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这次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八位教师代表发言交流“课程思政建设”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实践应用的经验;人文社科学院关四平院长针对会议主题发表讲话。
吕元主任介绍完会议议程后,八位教师代表依次发言交流经验,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将“课程思政”与教材合理地结合、如何做到“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时的润物细无声。
会上,杨芙蓉老师表示“课堂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要联系教学实际,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贯穿思想价值引领的主线,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先帮助学生扫清单词障碍,让学生看得懂文章,首先明白课文的内容,理解句意和词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理解思政内容和人文内容。讲课的过程从词汇着手,先找到课文的思政词汇,在扩展到句子,最后总结下全文。在本学期的课文讲解时,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后习题,给学生布置动手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课文中体现的“耐心”和“毅力”对成功的重要作用。
姚伟老师根据课本中制作名片的内容,与大家分享了亲身印制名片的经历。给学生强调了名片是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媒介,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改革开放40年,中国打开国门,走出去、引进来,不仅做贸易而且进行投资,中国地位在世界上举足轻重,小小的名片是功不可没,在国家交往中起重要作用。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既能学会设计制作名片,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社会活动中名片的重大意义。以小见大,引发学生思考。
李晶老师在会上跟大家分享了她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课程思政”需要一定的基础:一方面是师生关系基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思政”的良好开端。同时还需要班级学生的参与和引领,为班级营造积极的气氛;另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和知识面的拓展,需要教师对人文、社会、新闻、科学等领域有所了解,这些都是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必备条件。第二个层次是在“课程思政”中,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具体体现在大学生活的规划以及未来生活与工作的描绘等内容。比如在讲授Unit 1的课文时,通过视频观看和课文讲解,看到哈佛大学的食堂很壮观,教学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由此引导学生对比中外教育的不同,未来可以出国到名牌大学深造和追求,激发学生的梦想和目标感,为建设祖国贡献更多的力量。在讲到Unit 2专业选择时,面对学生对本专业的迷茫和困惑,引入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鼓励学生潜心学习,积极进取,圆梦未来。
邓大军老师从人文内涵的角度出发,谈了自己在教学中对“课程思政”的建设。邓老师认为,老师首先应立足自身的课程,明确自己本身的工作,然后再根据课程的特点将思政内容融入到课程中去。要根据课程内容来提炼人文内涵,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人文内涵,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郭丹老师表示“课程思政”是一种思维方式,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在日常的知识学习中融入更高层次的精神指引,“课程思政”是一种德育载体。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和能力。部分学生思想状况堪忧,存在骄傲自大、急功进利、个人主义、不思进取。案例:1.选体委课代表,配合老师工作,组织队形,有同学就问了,老师当体委加分不?2.表现过于积极,说自己是学生干部、想评优、评奖学金,能不能给高分?——急功进利。 3.缺乏体育精神,赢了高兴,输了翻脸,前几年在篮球比赛中,输的队,队员之间相互埋怨,相互指责,最后看比分追不上了,直接把篮球扔了,扔到看台上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言传身教,做到以行导人,以事服人,以理育人,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武芳老师则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是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中去的。1、提升自身“课程思政”意识,提高自身育人能力。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对“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她会通过学习强国平台软件,了解最新新闻资讯,然后与学生分享与讨论。比如关于东北地区限电的问题,结合第一单元话题,让学生讨论关于环保的话题。同时,对于词汇部分,她会广泛阅读,例如读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中英版本,对比中美翻译的不同表达,通过中西词汇的翻译,对比中西文化。2、深耕单元主题,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内涵。以《大学英语三》第一单元“保护地球”为例,本单元涉及到当今热点话题“环境和污染”,因此在本单元话题导入、课文结构、主题探讨等部分,她会润物细无声地将环境保护、人类共同体、国家力量等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活动中。Passage A 树蛙的故事,通过作者与树蛙的接触,让学生明白人在环境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每个人都是“人类共同体”的关键成员,提升地球主人翁意识。3、小组内部教研,分享交流经验。办公室成员之间会形成教研团队,分享优质的教学视频和教学经验,讨论交流,应用到教学中,拓宽自身的“课程思政”思路。
李菲菲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课程思政”建设的体会:责任;担当;做人做事。她以Unit1-Unit3课文内容为例进行了具体说明:首先,在备课阶段做好思政内容的筛选,也就是对文本的解读和拓展。Unit1中,树蛙-环保-极端环保概念-引导学生客观、正确地看待问题-运用辩证思维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不要人云亦云。即科学观。其次,授课过程中找到适当的切入点,自然引入思政内容。Unit2中,通过爱因斯坦的成长史以及关于他本人的更多信息,对牛顿理论的革命性的推动,他的家国情怀,他最为后悔的事,以及关于他的谜团。从中放大他对和平的热爱——引申到爱国情怀——树立当代青年的对家、对国的责任和担当。再结合其他诺奖获得者,尤其是中国的,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最后,把本文内容和思政内容进行融合:Unit3中,通过品牌的故事去了解其背后或者相关的信息。例如在列举知名品牌的时候,在提到华为的时候提到美国的长臂管辖权,并且对比了曾经法国阿尔斯通等受到长臂管辖权涉及到案例。突显祖国的进步,教育学生要爱国。
夏伯荣老师认为把网球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需要做好以下内容。首先,教师在开展网球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思想状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其次,教师要能够通过网球教学及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例如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最后,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随后,吕元主任对八位教师的交流发言内容做了简要点评。
最后,关四平院长针对会议主题发表了给人以启发的讲话。他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 课程思政内涵的诠释:包括三个小标题:课程思政内涵的广义内涵与狭义解释;2.课程思政内涵与人文内涵;3.课程思政内涵与“成人”教育。
- 课程与思政之关系:包括三个小标题:是统一的而非分裂的;2.思政内涵要通过课程教学来体现;3.立足文本与深度解读:即把课文内容中原有的美善东西挖掘出来而非牵强附会地东拉西扯。
- 课程思政如何体现在教案之中。
他强调指出:教师要全面深刻地理解“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准与思维层次,不断优化自己“课程思政”建设的水平,防止生搬硬套、强加于人,避免“两层皮”、“贴膏药”等愚笨现象,真正达到学校要求的“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那种“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撰稿人:杨本增
编辑:张明林 崔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