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与理想国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著有《理想国》《会饮篇》《斐多篇》等作品。他出身于雅典的贵族家庭,有着富裕的家境,受过良好的教育。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生活的时代,雅典的全盛时期已成明日黄花,长时间与斯巴达的争霸战,使雅典迅速走向了衰败,混乱和动荡伴随着柏拉图的成长。

柏拉图曾多次与苏格拉底共同探讨强大的雅典社会日渐衰落的根本原因。苏格拉底认为祸根就是雅典的民主政体,为了这一理论,苏格拉底献出了生命。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苏格拉底之死,让柏拉图对所谓的民主政体更加不满,他立志要寻找一种最理想的国家制度形式。

《理想国》是他对理想国家的设计和规划。此书通过几个人有问有答的方式展开辩论,广征博引,借苏格拉底之口,论证柏拉图理想国家的主张,描绘了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王国。他认为一个理想国应以哲学家为君主,以哲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管理、统治臣民。同时君主也像真正的哲学家一样研究哲学,集权力与智慧于一身,否则人们所期待的社会制度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永远不会实现。《理想国》首卷的核心问题是正义。对于什么是正义,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对正义是“将他人的东西归还给他吗?”正义是“将善给予朋友,把恶给予敌人吗?”等一系列问题的反驳,明确了正义的内涵。特别批驳了“正义是强者的利益”的观点,表现了柏拉图思想中带有民主的成分。他不认为强者或者统治阶层永远是正确的,正义关注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只有当统治者认识到了这一点,将正义辐射到自身之外,能够服从于被统治者的利益,才能证明其统治具有正义性。随后苏格拉底在讨论城邦的正义时强调,每个城邦都可以划分为管理者、守卫者和劳动者三个阶层,每个阶层各司其责,各自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只有这三个阶层的人们都能够真正恪守本分、统一和谐时,城邦才具有了“正义”的美德。同样,在每个人的灵魂里都具有理性、意志和情感三种因素以及与之对应的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美德,当它们统一和谐时,人就是正义的。在柏拉图看来,城邦的统治者必须具有杰出的才能,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只有他或她具有统治国家的能力,才有参与统治国家的可能性。而且柏拉图反对统治者阶层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要求他们与社会公众生活保持一致。最重要的是,国王应该是哲学家。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柏拉图相信,在一个正义的国家里,哲学家会顺理成章地成为统治者,并凭借个人的责任感治理国家。

但是柏拉图设计出的理想国带有鲜明的等级色彩:他划分社会为统治者、守卫者、劳动者三个阶层。前两个阶层统称为卫国者,是国家的统治者和参与统治者,实行财产公有制。而生产者则是被统治者,柏拉图并没有将这个阶层放在心上。在他的国家设计中,统治者是最重要的,理想的国度中,就是由哲学家作统治者。他们热爱知识,追求真理,只有他们从事统治时,才能够引导被统治阶级走向理性,追求至“善”的道德境界。

柏拉图的学问在西方被认为是最具综合性的,《理想国》一书也带有这一特点:书中涉及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容,诸如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自由问题、独身问题、专政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民主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且对男女平权、男女参政、男女参军等等均有所探讨。

人类的“理想”造就出了很多形式的乌托邦,然而乌托邦自有其价值。所以当有人对柏拉图的理想国能否实现提出质疑时,他的回答是:“理想的东西不一定就能实现,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它不好。”

2015年11月,《理想国》在英国“学术图书周”中,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

2018年4月,由公众号“蓝橡树”整理的哈佛、北大等11所中美名校图书借阅榜发布,《理想国》排名耶鲁大学借阅榜第1位、美国十所高校图书阅读综合排名第1位。

2018年4月22日,入选第三届“水木书榜·清华学生喜爱的十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