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之三

为不断深化对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理解,提高广大教师按照应用人才培养的理念推进教学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3月1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召开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题围绕“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推进思政课问题导向、模块化教学改革”展开,研讨会由裴宇星院长主持。

 

裴院长在讲话中提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能力培养,理论要“精”要“管用”。在教学中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理念。在各门思政课的教学设计中都要实施“问题导向、模块化”教学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吃透《大纲》,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打乱”教材原有的篇章顺序,依据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求知心理的特征,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几个“模块”,并根据青年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每一个“模块”中提炼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每堂课由“问题”引入,围绕“问题”开展教学,小问题连着大问题,大问题套着小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 正是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帮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树立“四个自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

林昕老师在发言中结合本学期开展的“威尼斯9499小名嘴儿”评选暨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谈到大学生在讲思政课的过程中,由于与老师的角色发生互换,不仅能够更加理解思政课老师潜心育人的良苦用心,而且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对党和政府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宋蓓蓓老师谈到思政课要想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转变为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要做好“三个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专业。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备学生”,在讲授思政课时,能够主动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他们的专业开展教学,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理论的温度和态度。

王准老师在交流中提到学生们往往对与他们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有关的东西感兴趣。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心里要装着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教学,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刘向维老师在研讨中分享了自己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时的体会,那就是每节课都要以一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的一个“引子”,通过“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尹丽娜老师在交流中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例,在教学设计中将每一专题都力图针对大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比如“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挫折与压力”等等,每个专题都从大学生们实际面对的心理问题入手,帮助大学生共同分析原因寻求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