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实践 | 辽宁传媒学院深入开展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 ,让威尼斯9499青年在振兴一线唱响建功之歌

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团中央《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指引》要求,辽宁传媒学院团委积极部署、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功能,扎实开展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引领学校广大青年在基层社区提高奉献意识、加强实践锻炼、增长本领才干,以青春力量、青年担当,唱响一曲青春建功、振兴有我的青春之歌,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威尼斯9499青年力量。

一、坚定信仰强根基

与滨河街道多福社区等12个基层社区开展共建活动

加强统筹协调

组建校团委牵头,各二级学院团总支齐抓共管的工作组。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足迹,先后与牡丹社区、多福社区开展共建。各二级学院主动与省内10多个区县的50多个社区结对。联合沈北新区、沈河区、皇姑区等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2个,同时,构建“团支部+团属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组织”的工作模式,激发团员青年提能力扛使命的责任,促进团支部与校外社会组织的碰撞交流、优势互补,切实打造更优质的社区服务项目。

在牡丹社区开展“七彩假期”活动

明确工作方案

制订《辽宁传媒学院大学生社区实践工作指引》,通过校团委设计指导、二级学院团总支个性化方案、团支部主动对接,统筹用好志愿服务、“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载体,实现结对、报到常态化和长效化,切实提升参与面、覆盖面。

“四点半课堂”项目学生展示剪纸作品

强化主题设计

围绕理论宣讲、反诈宣传、美育浸润、助老助残、四点半课堂、文艺演出等多个主题,扎实开展专项集中实践。以辽宁传媒学院红色研学实践团的研学形式,与老党员进行面对面交流,感受信仰力量。依托传媒艺术类专业开展红色文艺演出、社区主题文化墙绘、专题片拍摄制展等活动,立体生动讲好党的故事,让居民和学生同学习、共进步。

“老年人舞蹈课堂”结课仪式

注重保障激励

完善政策支持、指导教师队伍、基地建设、时长记录、社区实践专项表彰等方面保障,做好激励引领,确保大学生在社区实践中增长才干,同时充分挖掘社区实践学生典型,通过学校官微、团委官微等校院两级新媒体平台及时报道、表扬一批“优秀社区实践大学生”,激发大学生社区实践热情。

 二、立足打造“专业+专家”实践团队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社区家门口的“口袋公园”

坚持专业加持,强化育人成效,在社区实践中满足多元化需求,提升实践服务质量。

老年人智能手机课堂帮助社区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组建指导教师团队

组织团干部、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专业带头人成为实践团队指导老师,形成“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团干部”的工作体系。组织专题培训,指导学生设计实践项目,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公租房里的幸福年”社区春晚

提供专业特色服务

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各二级学院社区实践团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力量,在社区实践中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基层发展。依托二级学院专业特色,精准实施特色化实践项目。如艺术学院在社区开展美育浸润活动,通过书法、绘画、摄影等课程授课的方式拉近社区大爷大妈与艺术的距离,赢得社区的广泛认可。城市学院依托环境设计专业助力社区环境改造提升,助力社区家门口“口袋公园”建设;数媒学院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课堂,利用新媒体技术帮助社区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新闻学院围绕新媒体采编等课程培训,提高社区基层新媒体运营水平,为基层带去更多生动宣传手段。管理学院根据社区故事编排特色小品剧目展演促进邻里和谐;影视学院开展的少儿美术、音乐、舞蹈“四点半课堂”,为社区小朋友带来丰富多彩的七彩假期.

2023年,学校6个团总支深入青少年之家开展美育浸润、文艺演出、主题宣讲、助老敬老等社会实践活动200余场。同时,利用假期各团队针对社区情况与自身特点设计出“云端相伴”等线上服务为留守儿童、医务人员子女设计课程,通过网络开展社区实践课程。针对老年人社区、青年人社区、公租房社区等不同类别社区群体实施“多对一”结对合作模式。采取不同学院、专业班级团支部结对合作,通过线上沟通配合、线下集体培训,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满足社区复合型需求。

三、努力实现“项目+竞赛”转化成果

一、实践活动项目化

通过实践活动项目化策划和专业实践激活学生动手能力,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大施所能、在调研中大展才华、在岗位上大显身手,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帮助学生体验职场。

二、服务评价数字化

通过信息化手段做好实践项目评价和跟踪采访,通过社区反馈完善项目,迭代升级,切实满足社区真实需求。

三、共建主体多元化

搭建跨界合作、供需对接平台,与公益机构、企业、社会志愿服务团队等多方合作,共同开展大学生社区实践活动,助力拓宽服务领域,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大学生双创项目转化。

四、实践活动成果化

通过项目化运营、数字化跟踪评价、多元化的共建等促进手段,设置各类专项推荐赛道,引导学生将社区实践项目总结转化为“挑战杯”“互联网+”“公益创投”竞赛作品、社会调研报告、学术论文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