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党史,记初心–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卢德铭亲自领导了震惊中外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结束后,毛泽东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西江月·秋收暴动》。
为纪念革命先辈不负使命,践行红色信仰,宣扬吾辈不负重望的红色精神,管理学院将推送“忆党史,记初心”系列推文,今天小管要带大家了解的是: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从此,星火燎原
1927年8月,共产党领导的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奉党中央之命参加南昌起义,途中得知起义军已退出南昌,便来到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驻扎待命。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同志去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领导秋收起义。
1927年8月12日,由共产党员卢德铭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到达修水县城,并与8月下旬抵修城的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在本县山口统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余洒度、余贲民任正副师长,下设4个团,1、4团驻修水,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总指挥机关设在县城,修水地方党组织积极配合,发展武装,组织群众支持起义军。师部参谋长何长工、副官杨立三,根据前敌委员会指示,在修水设计并制作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和臂章。“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与此同时,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党中央积极准备湘、鄂、赣、粤四省秋收暴动。
论制定秋收起义计划,成立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旗帜鲜明地打出中国共产党的红旗,抛弃沿用的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旗;强调发动起义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军事的帮助;提出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重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明确秋收起义要建立工农兵专政的政权。
1927年9月初,湖南省委决定1927年9月9日开始破坏粤汉和株萍铁路,11日各县起义,16日长沙起义。毛泽东在江西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讨论秋收起义具体部署。参加起义的主力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没有赶上参加南昌起义的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是叶挺独立团的新兵组建的),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浏阳的农军、鄂南通城和崇阳的部分农民武装、安源煤矿的工人武装等。
实施大转兵的文家市前委会议工农革命军的三路人马分别从各自的驻地出发,朝预定的目标猛扑过去。然而,三路起义部队小胜后败,先后受挫。三路起义军余部,按照毛泽东的指示,会师浏阳文家市。当时,失败主义和拼命主义这两极的情绪,笼罩着全军上下。
9月19日,浏阳文家市里仁学校,前敌委员会在书记毛泽东的主持下召开会议,讨论“向何处去”。毛泽东主张退向湘南山区,先做个“山大王”站住脚再说。毛泽东认为敌强我弱,革命转入低潮,敌人的主要力量在中心城市,目前攻占中心城市已不可能。因此,要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粤赣边境的农村中去,找个歇脚的地方,同农民相结合,坚持农村斗争,保存、发展革命力量。毛泽东反复做说服动员工作,得到卢德铭等多数委员的支持,前敌委员会才通过表决认可了毛泽东的意见,最后作出决定:经萍乡退往湘南。
9月21日,起义部队在毛泽东的率领下,开始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至此,起义部队的进军方向完全改变,由向长沙进攻改为向湘赣边的农村山区进军。
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他创造性地确立的“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开始形成。
10月15日,在湖南酃县水口街叶家祠堂的阁楼上,毛泽东主持召开了秋收起义部队组建以来的第一次新党员入党仪式,并给陈士榘、赖毅、刘炎、李恒、欧阳健和鄢辉6名新党员逐条讲解入党誓词:“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秋收起义打出了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建设了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文家市会师转兵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