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传媒学院 “学習报国”红色研学团系列报道(一)辽宁组活动纪实

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上好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2023年寒假期间,新闻学院学生党员及积极分子组成的威尼斯9499“学習报国”红色研学团5组专项调研团分赴辽宁、四川、山西、吉林、 内蒙古、广西、贵州、河南、黑龙江等11省份及自治区开展一系列的调研、参观、研学等活动,亲身触摸红色记忆,感悟红色文化,在广阔的本土红色课堂中增进学识。

本期推送红色研学团专项调研组辽宁组调研纪实

“学習报国”红色研学团系列报道

(辽宁组纪实一)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调研员:陈保言1

历史背景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2
心得体会
庄严的残历碑静静矗立,无声的诉说中华民族的巨大苦难;刺耳的警报划破天际,响亮的宣誓中华民族的铮铮誓言!怀着沉重的心情,我又走进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件件旧物,一幅幅画卷,一尊尊铜像与泥塑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令人心痛的1931。我恨,我痛恨“不抵抗政策”的软弱,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和3000万同胞任由日寇蹂躏宰割;我又幸,庆幸绝大多数的国人仍旧清醒,奋起反抗,收复山河!历史值得纪念,英雄应当缅怀,铭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

塔山狙击战纪念馆
调研员:陈蕙杰
1
历史背景

塔山是塔山堡的简称,通往锦州的要塞道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至关重要,而实际上的塔山并不像它的名字中所表述的那样,它只是一座大约有100户人家的小村庄,塔山没有塔,更没有山。1948年10月初,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形成合围。10月7日,奉命坚守塔山的东北野战军充分讨论并研判战争局势,精准判断敌军的主攻方向,制定出精兵坚守、民工预备、反复冲击、梯队作战的战术方针,意图全力打垮和歼灭敌军。因去往锦州的道路直接从塔山穿过,塔山因此成为唯一的防御制高点,也是我军堵截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东北野战军在塔山选择防御要点,抢修工事,建立了防御阵地,以此迎击国民党军的增援力量。

2
心得体会
2023年1月30日我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心来到了塔山。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与第一次的漫不经心、扫眼一过不同,在本次参观中,随着讲解员的一路讲解,我仿佛身临其境,其中令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展馆内抬头望去,有一幅巨大的玻璃钢浮雕:解放军战士手段机枪,像一只猛虎冲向敌群,场面气壮山河,令人仰慕。这一路我一直在想,是怎样的一种精神能使这些英雄如此的坚韧不催?我想了很久,直到走回到了纪念馆中央,看见刻着“塔山狙击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碑才想出答案,是塔山精神!塔山很小,但是位置很关键。解放军为了全局而誓死守护,哪怕只剩一位战士,也不能把阵地丢掉!就是这些英勇无畏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挡住了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这是一种豪迈的大无畏精神,这就是塔山精神!我心中的塔山精神!

盘锦抗日战争纪念馆
调研员:陈思宇
1
历史背景

侵华日本关东军护路守备队盘山分队旧址陈列馆俗称“小红楼”,是盘锦抗日战争与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历史的见证。“小红楼”馆藏大量详实的历史资料,揭露了日寇对我地区抗日志士、爱国民众血腥屠杀、残酷镇压的凶残罪行,展现了实现全面抗战,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赢得民族解放的光辉历程,颂扬了辽南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2
心得体会
盘锦抗日战争纪念馆(侵华日本关东军护路守备队旧址)俗称“小红楼”,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统治、镇压盘山地区抗日民众罪行的见证,现馆藏70余种珍贵文物。知史勿忘国耻,兴邦仍需图强。通过参观,我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接受了红色洗礼;进一步学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更爱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共凌源市红色党建教育基地
调研员:邓文菲
1
历史背景

说起家乡凌源的历史文化,自上起始,悠悠五千年牛河梁红山文化冉冉升起了中华文明新曙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全体凌河儿女的无上荣耀。凌源这座辽西小城,既有五千年牛河梁红山文化史,亦有百年红色文化文化史。在历史文化底蕴如此深厚之地,小城修建了一座可以传承革命情怀、培养红色精神、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专注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博物馆,也就是我所参观研学的——中共凌源市红色党建教育基地、红色收藏展览馆。

2
心得体会
步入“红色展览馆”,只见这里质朴典雅,浓郁而又庄严的历史气息瞬间扑面而来,仿佛真的穿越了时空,重新回到了那个激情澎湃的光辉年代。进入展馆的人们仿佛大都自觉屏住了呼吸,一颗心虔诚而又敬畏,认真地观赏这里的每一张展图,犹如沐浴春风般享受着革命情怀的熏陶与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走进凌源市红色收藏馆的这次参观,洗涤了心灵,升华了灵魂,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以思想武装头脑,以革命先辈们的爱国精神为动力,继续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红色文化,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辽沈战役纪念馆
调研员:窦竟祎
1
历史背景

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8年12月,原址设在锦州大广济寺。辽沈战役纪念馆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成立于1959年1月是集历史研究、文化传播、艺术博览、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军事主题公园。其前身是辽宁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锦州办事处、锦州历史文物陈列馆设在锦州老城区古塔脚下的大广济寺古建筑内即锦州市博物馆院内。1963年10月基本陈列完成并开放。2017年12月,纪念馆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2021年7月,辽沈战役纪念馆第二党支部被中共辽宁省委授予“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
心得体会
2023年2月2日有幸参加活动,再次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倾听了关于整个辽沈战役中我军浴血奋战、夺取胜利的全过程以及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在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中,一行行文字、一幅幅图画,深刻展现了辽沈战役的激烈场面及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一个个精心布置的模型、一组组重现历史的视频,真实地诉说着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段峥嵘岁月,全体参观人员切身感受到了战争时期的艰苦环境,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有“中国第一馆”称号的全景画馆中,轰隆隆的枪炮声,爆炸声,还有战士们的呐喊声,深深震撼着每一个在场人员,战士们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精神深刻感染这我们,在感受辽沈战役时期的艰苦岁月、追忆先烈的英雄事迹同时,大家不禁感慨今日生活的幸福

海城市英雄纪念馆
调研员:胡馨月
1
历史背景

海城烈士陵园始建于1946年,当时这里主要安葬近300名在著名的沙岭子战斗中牺牲的东北人民解放军指战员。1980年,增建了海城市革命烈士纪念馆。1988年,被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海城市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2年,更名为海城市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中心。2013年,高起点、高标准重建市烈士陵园,现占地面积22621平方米。2014年,零散烈士墓陆续迁入海城市烈士陵园,共安葬烈士千余位。2015年,获中共海城市委员会、海城市人民政府“2013-2014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海城市烈士纪念馆是海城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鞍山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是鞍山市国防教育基地。
2
心得体会
烈士,一个让人敬佩又感动得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得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美好而安逸得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有激情。但那天得参观,让我血液再次沸腾。烈士们已经离开了我们,解读他们,只能通过一块块碑文,一座座坟墓。从他们附近走过,仿佛接受了人生得洗礼。此次学习升华了我们得精神世界,我们真切得感受到革命先烈们得英雄气概,深切体验到今天生活得来之不易。

营口市红十字会纪念馆
调研员:金孜玉
1
历史背景

纪念馆位于营口市辽河广场西侧,馆楼为原“牛庄邮便局”旧址,也曾是中国红十字运动早期活动的地方。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第一面中国红十字旗帜在营口飘起,当年爆发的红十字运动旨在救治伤兵和难民,是近代史册中最美丽的一页。1904年,日本和俄罗斯爆发战争,上海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营口红十字会是其成立的第一个地方分会,在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红十字的光芒照亮神州大地,传承救死扶伤的慈善精神。在中日甲午海战时,营口便开始了红十字救护运动,这座博物馆便是为了纪念我国红十字会运动的起源。
2
心得体会
我来到了营口市红十字会纪念馆后,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并听着宣讲,我看到了许多关于救死扶伤的图片,看见了志愿者在前线的英勇事迹,同时也看见了许多雕像和模拟战场的地方,在这个博物馆中,有一扇大铁门,便是当年抗战时期,抗战时期用来避难的,我们在这个博物馆中还能够见到这个铁门这次参观让我感慨良多。我觉得红十字会是如此“神圣洁白”的地方,在这个充满着爱的集体中,让我有足够的信心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作为“爱”的使者,我们都应该有一颗热情的心为大家服务。在一个人有需要的时候,我们伸出援手,救人于危难之中,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这次参观红十字纪念馆后,我对这个红十字会产生了兴趣,并在网上寻找了一些关于他的资料。“红十字”这是一支救死扶伤的队伍。他们的毕生任务就是:备灾救灾,卫生救护,卫生关怀和人道救助,红十字会宣传与筹资,国际合作。他们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团结、互助、友爱是人人都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结合起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营口市西炮台遗址
调研员:李荟佳
1
历史背景

营口西炮台遗址坐落在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辽河入海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炮台是一座近代海防军事遗址,迄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保存完好的生土材料建筑遗存,全部建筑均由三合土夯筑而成,占地6万平方米。2006年,被列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心得体会
参观历史遗址,穿越历史的长河,感受人们的文化和智慧,明白今日的富足与文明均是有根可溯,有迹可循的。营口西炮台记录和承载着清末战略防御思想的转变、清朝巩固海疆的举措、洋务派学习西方近代军事和引进仿造外国“坚船利炮”的实践、中国传统夯土技术的军事应用以及近代中国“求强求变”和“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站在时代的今天,我们回望:一个民族要独立,要发展,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刻苦学习,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而努力奋斗。

营口市西炮台遗址
调研员:刘明洋
1
历史背景

西炮台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竣工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它是清政府兴办北洋水师在东北沿海建筑的重要海防要塞。为东北地区近代最重要的海防工程之一。1900年8月12日,俄兵占领营口后,又将西炮台在甲午战争后添置的巡船,尽数捣毁,库存弹药、服装等也全损失。1948年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营口时,抢占西炮台之后,迅速插入海岸,断绝敌人的海上逃路,并全歼逃向海滩之残敌。2006年5月,被确定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心得体会
本次参观我受益匪浅,看到这淋漓满目的纪念物,无疑在激励我们每一个细胞,鼓促着我们时刻为新中国的事业奋斗。经过这次活动,我心里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份沉重,烈士们的英勇顽强和大无畏精神令我十分钦佩。另外我感觉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前几代人用鲜血换来的,因此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还要感谢那些永眠在地下的烈士们。同时,我也为中国有了这些伟大的烈士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辽沈战役纪念馆
调研员:刘思盈
1
历史背景

1945年11月,挺进东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缴获了一辆报废的日制坦克,它经过简单修理后即被投入到战斗中,冲锋陷阵屡立奇功。尤其是在辽沈战役攻克锦州之战中,它长驱直入首先突入城中,为后续部队扫清了障碍,获得“功臣号”的。美誉,而它的复制品就陈列在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中。纪念馆成立于1958年底,现已发展为大型社会科学类战史专题博物馆。其分为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等部分,通过大量实物、图片、影音资料以及全景画馆,全方位展示了辽沈战役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2
心得体会
在感受东北解放时期的艰苦岁月,追忆先烈的英雄事迹同时,我不禁感慨今日生活的幸福。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因为历史将指导我们更好的前行。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我深切地明白,爱国不是用说的,而是实实在在做的。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未来中华民族的领跑者,我们理应从自身做起,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或许,有人会问“国是什么?国在哪里?”那么请记住国是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国是华夏大地每一处疆土,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爱国就要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渗透、去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
调研员:刘雯
1
历史背景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大连曾受俄国、日本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野蛮侵略和极为残酷的殖民统治,大连人民备受苦难,不断开展反抗斗争。1926年1月15日,在党的领导下,大连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呈现崭新局面。尽管数次遭到敌人破坏,大连人民仍旧冲破日本殖民当局的“无风地带”,在血雨腥风中奋起,在艰难曲折中壮大,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篇章。

2
心得体会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是一栋不大的红砖楼,它就在安静地坐落在市中心繁华的商业街旁。进入小楼,有五个展室。每个展室都不大,但却详细地介绍了在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的每一件里程碑式的事情。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来这里参观,但这次内部的设施陈列有了升级改造。墙上的展板进行了更换,也陈列了更多旧物的复刻品,虽然展览很快就看完了,但满墙的文字却一直在我心头回荡,久难消散。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个展览,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连人民走过的艰难历程和取得的伟大胜利,讴歌了革命先辈的历史功勋。同时也鼓励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徐志远烈士陵墓
调研员:吕青秀
1
历史背景

徐志远,出生于山东省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45年日本投降后,徐志远随中共挺进东北的队伍,到达庄河县。同年9月

,庄河县民主政府建立,他担任小孤山区区长。1946年10月,国民党军向辽南进犯。中共庄河县委决定调他到大郑区担任区长,组建大郑区游击队,以形成庄河北部和南部两片游击区,开展游击斗争,打击敌人。1946年11月6日夜间,徐志远患病,住在李山咀屯中医李天庆家里,一面就医,一面指挥与敌斗争。次日遭遇国民党大批部队进屯“围剿”。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中,徐志远命令同志们马上向东南沟冲出去,他和李明义、吕秀生抢占东山,掩护同志们突围。由于游击队人少火力弱,敌人很快清醒过来,集中火力向东山扫射,并开炮轰击。大部分同志已冲出敌人的包围,徐志远却不幸中弹,腿负重伤,失血过多而牺牲,享年23岁。

后世为了纪念徐志远前辈,筹集捐款重新修建徐志远烈士陵墓,于2014年立碑“徐志远烈士永垂不朽”。

2
心得体会
2023年1月31日,我怀着敬畏和缅怀之心,参观了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大郑镇的徐志远烈士墓。徐老前辈的墓地在经历了大规模重建之后,整体焕然一新,雄伟宏大。抬头仰望刻在徐老前辈墓碑上的碑文,我好像真的能透过它看到徐老前辈的一生。为了保护战友,仅仅是13岁的少年,他的青葱岁月就匆匆结束了。历史上有许许多多个“徐志远烈士”,他们可能还是涉世未深的孩童,可能是手无寸铁的妇女,也可能是饱经风霜的抗战英雄,他们都是战士!是建立中华民族的伟大战士!他们所付出的艰辛是我们所不能体会的,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烈“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现我想他们即使躯体冰冷,他们的爱国魂依然滚烫沸腾。他们依旧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我为伟大的祖国拥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幸福自豪。今天即使我结束了参观徐志远烈士陵园的旅程,但是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它给予我的精神财富是无穷的! 再次向革命先辈致敬!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
调研员:张宇诺
1
历史背景

抗美援朝纪念馆是中国建成开放的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纪念馆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畔的英华山上,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市隔江相望。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10月,1993年7月27日,新馆落成并正式开馆。2017年12月,该纪念馆入选中国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2020年9月19日,扩建后的纪念馆新馆开馆。
2
心得体会
作为抗美援朝英雄们的后代,身为当代青年的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自己身上所坚守的责任与使命,红色研学旅行让我收获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我感叹英雄们的付出,也让我更加理解到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这句话的真谛。同时,我也实地感受到了抗美援朝纪念馆为什么能够被授予如此之多的荣誉。抗美援朝纪念馆也正以更加恢宏的气势、更加丰富的内容、更加多彩的形式,全面、客观、真实地再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